随着养殖环境的不断变化,在水产养殖加温中弧菌问题一直困扰着广大水产养殖者,我们都知道对付弧菌,“防大于治”,这里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实用的弧菌防治方法。
弧菌感染症状
水产养殖加温中弧菌感染的对虾体外观特征为红腿、黄黑鳃、断须等,且对虾活力较弱、吃料减缓、空肠空胃、肝胰脏萎缩。最普遍的操作便是通过琼脂弧菌培养基(TCBS)进行判断。TCBS上常见有三种颜色,分别为:绿色—副溶血弧菌,黄色—溶藻弧菌、霍乱弧菌、哈维弧菌等,黑色—肠杆菌科。
具体防治方法
弧菌的防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:强化机体、预防优先、合理用药。
1、强化机体
强壮的机体是抵抗病原感染重要屏障,健康富有活力的虾体是抵御弧菌侵袭的基础。养殖期间,注意加强胆汁酸、多维及活力多甲酸钙(有机酸)等的摄入,能够有效保护虾的肝胰脏,补充钙质减少应激,维护虾的肠道健康,增强虾的非特异性免疫力。
2、预防优先
预防其实是一个比较大的概念,除种苗、外部水源环境等因素外,也需要重视以下几点:
1)注意早期的弧菌感染。大多数养殖户认为养殖前期(放苗1个月内)投料较少,水质和底质也较好,不会产生弧菌问题,往往忽略了早期的改底。其实随着天气的变化水产养殖加温,水体中的藻类老化死亡,加上残饵、粪便在底部沉积,容易混合发酵变质,这恰恰是弧菌滋生的良好温床。
2)有些塘口在没放苗之前进行了弧菌检测,前期水体中也出现了弧菌严重超标情况,所以,前期的改底是一项不可忽视的工作。以过硫酸氢钾(20%以内即可)改底,增加底部的氧化还原电位,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弧菌繁殖的环境。
3)增加底部溶解氧是行之有效的手段之一。
4)弧菌的繁殖速度极快,特别是养殖20天后,随着投饵量的增加,产生大量的有机废物,为弧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适合的温床,所以建议每2~3天进行1次弧菌检测。
3、合理用药
市面上针对弧菌的产品以氧化剂(碘制剂、50%过硫酸氢钾等)和蛭弧菌冻干粉为主,配合钾乐二甲酸钾使用,二甲酸钾能够抑制水体有害菌繁殖,调节水体pH值,创造适宜有益菌繁殖的环境。
取水样以下午3-4时为宜,因为这是一天中水温最高的时间段,也是弧菌数量处于峰值的阶段。此外,要取底层30厘米的水样而非表层水。
水产养殖加温中有过水产养殖的经历才会明白,这项工作不是简单的到点投料、顺手开氧机就能做好的,它需要我们做足功课,进行科学管理,更要及时总结经验,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